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签署,为我纺织品出口带来了稳定的贸易环境,确保了我纺织品贸易的有序发展。今年以来,尤其是下半年,企业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出口价格提高,出口效益得以提升,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企业普遍反映,稳定、可预见的贸易环境增强了客户信心、促使订单回流,因此尽管今年以来历经汇率上浮、退税率下调等宏观政策调整,我纺织品出口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效益上仍取得了良性的发展。从目前企业接单情况看,预计明年上半年这种稳步发展态势仍将持续。与此同时,由于中欧协议即将于明年底到期,如果相关政策届时不能明朗,则明年下半年我对欧贸易很可能会因企业等待观望、推迟出货等而受到相应影响。
虽然2006年以来我对欧、美出口保持平稳,但对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墨西哥等一些欧美周边国家的出口增长却出现异常。由于欧美设限,大量中国货物输往其周边国家,而一旦2007/08年协议终止后,如果国家不采取主动管理措施,这部分贸易势必将浮出水面,再次造成我出口量增价减的混乱局面,从而为欧美利用特保、反倾销措施等手段对我实施限制提供口实。
欧美企图在2007/08年后利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等手段对我纺织品实施限制的意图明显,一旦实施,我在欧美市场份额将遭到严重削弱。与会代表认为,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危害要比单纯的数量限制大得多。尤其是国有企业,由于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的制约,更将受到严重影响。欧美目前的动向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要引起政府和行业的高度重视。
周边国家纺织业崛起不容忽视。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国,中国纺织产业链齐全,行业规模和生产能力突出,供应能力、服务水准、反应速度、配套规模和基础设施等综合竞争力在世界上位于前列。然而,应该看到,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周边国家的纺织业竞争力在不断提高,中国的成本优势不断下滑。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政府也正在采取鼓励性措施,促进其纺织业竞争力的提高。其纺织业整体实力的迅速发展,为欧美大型进口商实施全球采购战略、快速转移订单提供了便利和可能。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实施以来,亚洲周边国家受益最大。可以预见,一旦中国面临的外部贸易环境发生突变,这些国家将有能力迅速填补中国留下的市场空间。
反倾销反补贴威胁严重企业亟待转变增长方式
对于协议期满后的应对问题,与会企业意见高度统一,即“稳定高于一切”,去年初的混乱局面不能重演。
企业一致表示,在“管还是不管”的问题上不宜花费过多时间讨论,政府和行业应未雨绸缪,尽快对2007/08年后形势进行充分调研、讨论和论证,并立即着手就具体管理方案进行研究,提前拿出可行的管理办法,在协议期满后继续对敏感产品出口实施管理,保证协议期满后的平稳过渡,将两个协议带来的稳定局面保持下去。
明年底中欧纺织品协议即将到期,自明年下半年起,我对欧出口可能又将出现波动,势必影响明年输欧类别的使用率,给出口企业和进口商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为避免去年初的混乱局面重演,与会代表建议政府和商会提前制定相关预案。
政府和商会应切实支持和帮助纺织企业提高应对国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能力。
截至目前,我纺织服装出口业遭遇到的国外反倾销调查从涉及的企业、金额、产品范围来说,影响面相对不大。且前几年企业的精力一直集中在应对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方面,因此无论是在对国外反倾销规则的了解、还是在应对经验方面,都比较缺乏,对反补贴方面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 随着中欧、中美协议的到期,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很可能成为下一个5年乃至10年我纺织品出口企业面临的严重威胁,因此,政府和商会应采取措施支持和帮助企业增强应对能力。与会代表建议,在政府层面,国家应设立反倾销、反补贴应诉专门基金,鼓励和支持企业应诉;另一方面,商会应发挥其在组织反倾销应诉方面的专业经验和优势,对企业的应对工作提供指导和咨询,并加强反倾销、反补贴相关知识和规则的普及和培训工作。
企业自身应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会企业表示,我纺织出口企业的根本应对之道是加快结构调整,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研发设计、专业化、国际化经营、创建自主品牌、提高营销能力、履行社会??行业可持续、有序地发展。代表们指出,结构调整非一日之功,成功的企业也并非只有一个模式,企业应在国家宏观战略框架下,各显神通,充分运用自身不同的资源和优势,寻求本企业的发展之路。
海关数据显示,2006年1-10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额达1350.31亿美元。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203.94亿美元,累计进口146.37亿美元,贸易顺差累计达1057.57亿美元。
2006年下半年至今,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最多的前五位市场分别是美国、日本、香港、欧盟和韩国。
欧美:
中国纺织品服装企业不断遭到来自欧美方面的反倾销以及特殊保护条款等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随着我国部分非设限产品出口数量的大幅增长,继去年遭遇“特保”之后,今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又被反倾销所困扰。3月,欧盟酝酿对我国8类纺织品进行反倾销调查;6月,美国对我国聚酯短纤维启动涉案金额近亿美元的反倾销调查。
欧盟和美国一直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重头市场。今年6-8月我国对美国纺织品出口势头强劲,尽管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贸易摩擦及出口配额机制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迟缓了我国对欧美市场的出口增速,然而通过国内纺织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行业整体运行质量不断改善,积极转变了增长方式,纺织行业经济大势趋于良好,平衡了对欧美纺织品服装出口增幅下滑的势态。
今年6月份,我国对欧盟和美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分别为22.85亿美元和17.76亿美元,当月环比分别增加7.94%和-3.84,占6月份纺织品服装总出口30.67%;7月份对欧美出口纺织品服装分别为24.22亿美元和20.28亿美元,当月环比分别增加-3.43%和12.67%,占7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32.30%;8月份我国出口欧盟的纺织服装产品创下半年新高,分别达到26.73亿美元和23.91亿美元,当月环比分别增加26.73%和23.91%,占8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32.70%。9月份开始,由于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纺织品出口退税由13%降至11%,下降了2个百分点。
9,10月份对欧美出口有大幅度下降,对欧盟降幅尤为明显。其中9月份我国对欧美纺织品出口分别为20.68亿美元和22.14亿美元,当月环比增幅20.68%和22.14%,占9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29.56%;10月份对欧美纺织品出口分别为17.20亿美元和19.88亿美元,占10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29.28%。 日本:
日本是个高度信息化、消费成熟化的国家,它已呈现出消费多样化,商品供应品种多、量少、周期短的新特点。近年来日本一直为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较大贸易国,从今年下半年我国对日本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势来看,出口额节节升高,占整个出口市场比重逐步加大。
今年下半年6-9月份,从12.19亿美元一直增长到21.32亿美元,环比增幅分别为1.16%、3.19%、5.68%和6.65%。10月份,我国对日本纺织品服装出口有所回落,环比增幅下降11.07%,出口金额18.96,与8月份持平。
中国纺织业在日本面临的挑战不是如何扩大市场份额,而是提高深加工、高质量产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培养中国自己的纺织品品牌,提高附加价值,改变在日本市场上缺乏中国著名纺织品品牌的问题。
另一方面,中国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行业协会应该进一步发挥作用,协调和指导纺织企业的生产和出口问题,竭力避免部分企业和出口商社在日本市场竞相压价过度竞争,并导致同日本纺织品行业发生贸易摩擦问题。
香港:
香港是我国纺织服装产品主销出口的重要市场,该地区以转口贸易为主,品种繁杂,所有的产品都可以在香港找到市场。香港的纺织业在香港整个制造业和对外贸易中占有十分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香港纺织、印染和服装生产厂也大部分迁往内地和东南亚国家,香港由一个纺织服装加工中心转变为纺织服装生产控制中心和贸易中心的趋势日益明显。
香港的纺织、服装企业,由加工贸易带动。两地之间的纺织品贸易基本已形成这样一种格局,即港商从内地和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进口部分棉花、棉纱、坯布,转入内地加工,最终产品以服装半成品或成品为主,经港加工或直接转口欧美国家。因此对纱布类纺织品来说,香港本身已基本不是一个消费市场。
我国出口香港地区的纺织品服装呈现相对稳定的局面,波动较小,曲线起伏平缓。据海关数据显示,下半年至今我国对香港地区的每月出口额始终保持在20亿美元出头,10月份出口额小幅下滑,仅为18.47亿美元。从总体上看,内地的纺织品输港增长幅度一直大于自港进口的增长幅度,其中10月份自港进口增幅超过输港增幅。其中原料性商品出口的比重在减少,而服装类商品的出口比重在增加。
韩国:
韩国是全球第四大纺织品生产国。韩国纺织服装企业为降低成本,便于出口,纷纷在国外投资设厂,海外投资部分80%集中于亚洲,亚洲地区以中国为多,中国又以山东、辽宁、吉林3省为主。
近年来,由于劳动力价格的优势及优惠投资政策,越南成为韩国企业投资的新兴热门地区。
在韩国纺织品销售中以中低价为主的通路型态居重要地位。但是由于政策导向、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韩国仍是中国纺织品服装对外出口的一大重要市场。 下半年数据显示,我国对韩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虽没有如对欧美,日本等国之高,但也排名在我国出口市场前几位,并且以稳定的趋势居高不下。6-10月对其出口额分别为3.77亿美元、3.83亿美元、4.76亿美元、5.48亿美元和5.39亿美元,增幅稳定,增势平缓上升。自欧美对我国纺织品设限后,另外,我国对香港地区及亚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出口上升,这也是我国对韩国销热不减的一个原因。
从下半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情况来看,我国纺织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中,我国香港地区始终排列首位,其次是美国和欧盟两个市场,日本和韩国分别列第四、第五位。
从下半年我国服装出口情况来看,欧美和日本的波动较大,亚洲市场在8月之后体现重头戏尤为明显。
中国虽然是纺织品第一出口大国,但是印度、墨西哥、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泰国、斯里兰卡、越南、南非、尼日利亚等众多发展中国家也是纺织品出口国,出口市场与中国重叠。一些国家的个别类别市场份额还超过中国产品。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迅速发展,既和发达国家相当一部分产品有竞争,与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有竞争。
中国纺织业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纺织品增长方式仍以粗放为主,研发、技术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出口产品以定牌、贴牌为主,自有品牌少,企业只赚取少量加工费;三是近年来纺织出口企业数量大幅增长,产能过剩矛盾非常突出,而国内市场又几近饱和。企业出口压力越来越大,出口产品价格竞争日趋激烈,导致低价竞销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
因此,中国纺织品出口必须加快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的转变,提升产品档次和产业水平,保持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出口结构调整,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同时,不能再搞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一定要保持一个好的出口秩序和合理的增长速度。否则,过快的数量增长势必带来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