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6年是纺织行业“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行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一五”发展纲要,积极转变增长方式,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为“十一五”开了个好头。
行业兴旺,大事不断,也让年度十大新闻评选喜中有忧。喜的是大事层出不穷,不愁“无料下锅”;忧的是重大事件多了,就给评选增加了难度,颇有挂一漏万、无从下手之感。但作为行业的主流权威媒体,由本报牵头组织的年度行业十大新闻评选已是第六届,在众多行业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众多热心读者的热情参与下,我们最终打造出了2006年中国纺织十大新闻。
热闹不断的2006年已经过去,充满希望的2007年正与我们相拥。我们真切希望新的一年有新的收成,以件件大事串起2007。
新闻放送:
纺织工业“十一五”纲要发布,确立今后5年行业发展主题,强调坚持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促进纺织工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6月26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京联合发布了《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方向和重点,对纺织工业主要规模和结构目标进行了预测,对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在建设纺织强国的战略目标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方面,强调坚持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促进纺织工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重要产业之一,对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积累资金,出口创汇,繁荣市场,提高城镇化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纺织工业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面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国际纺织品贸易体制的新变化,如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纺织行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纺织品服装的附加值和自主品牌走向国际,成为继“十五”规划之后纺织工业发展的主题。
“十一五”时期将是我国纺织工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转型时期,《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广泛征求和吸收了有关部委、行业组织和专家的意见,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全面总结了我国纺织工业“十五”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国内外环境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我国纺织工业未来5年的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是国家指导“十一五”纺织工业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新闻放送:
贯彻落实“十一五”纲要誓师动员大会——全纺劳模先进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12月6日,国家人事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表彰了500名全国纺织劳模、先进工作者,100个先进集体。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我国纺织工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业界精英和优秀集体获得的崇高荣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为会议发来了贺信,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全国政协副主席郝建秀,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陈锦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国家人事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尹蔚民,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副会长许坤元、副会长王天凯等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原纺织系统的老领导等出席大会。
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评选表彰劳动模范,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对于全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十一五”发展纲要,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变增长方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此次表彰活动是2000年国家机构改革、政府行业管理机构撤消后,由国家人事部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首次进行的行业性省部级劳模评选表彰活动,是对过去50多年纺织行业评优传统的延续。
5月30日召开的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工作会议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89名产业集群地区领导干部进行表彰,授予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突出贡献奖,以此激励纺织产业集群地区的广大干部和群众更加努力工作,为加快地方经济和纺织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新闻放送: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
9月22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杜钰洲当选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许坤元、王天凯、陈树津、杨东辉、高勇、张延恺、孙瑞哲、徐文英当选为副会长,杨纪朝当选为秘书长。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陈锦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郝建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淑和发来贺信。顾秀莲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成立以来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协会在新的机制下“找到了新的道路”。
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是纺织工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的重要历史使命。第二届理事会将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提高创新能力为中心,促进科技进步和培育自主品牌,加快纺织产业升级,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纺织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为在2020年前早日建成现代化纺织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第二届委员会和第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同日,中国共产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第二届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选举产生11人的常务委员会,并选举杜钰洲为中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第二届委员会书记,许坤元、陈树津为副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第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选举许坤元为中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第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宋冬菊为副书记。
新闻放送:
全国科技大会4个纺织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本年度纺织科学技术全面推进,成果累累。
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并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代表颁奖。“化纤长丝纺丝机机电一体化关键装置”、“基于数值模拟的网带炉工艺控制技术及其应用”、“全自动电脑调浆系统”、“一锭多丝技术研究”等4个纺织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6年是我国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取得明显进步的一年,全行业积极倡导科技创新,注重提高科技贡献率,纺织科技进步工作全面推进。企业作为推进和实践科技进步的主体,在以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带动各项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10月19日,2006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奖励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本年度获奖项目共有91个,其中一等奖13个、二等奖37个、三等奖29个、优秀奖12个,集中展示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相关企业一年来在推进和实践科技进步和产品开发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
10月29日,香港桑麻基金会在天津举行了2006年度颁奖大会,其中一等奖数量创历年最多,水平为历年最高。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院长周华堂的“年产20万吨聚酯四釜流程工艺和装备的开发”等5个项目获桑麻纺织科技一等奖,邯郸纺机公司化纤研究所副所长王志兵的“年产1500吨芳纶1313短纤维纺丝生产线”等8个项目获二等奖。
新闻放送:第三届全球纺织经济论坛在京召开。
3月27日,第三届全球纺织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在全球纺织品贸易向一体化回归但又出现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复杂局面下召开的,因此“合作发展与公平贸易”成为论坛的主题。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等领导出席论坛并分别致辞和演讲。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纺织界嘉宾和代表共400余人出席论坛。
在世界纺织品贸易摆脱配额体制的束缚之后,必然打破以往的平衡,在新的平衡形成过程中,急需各经济体之间交流沟通,探讨建设新的秩序和公平的环境,使相关国家、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都能从新的国际贸易秩序中获益,实现新的共赢的多边关系。中国纺织工业伴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国内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以及进一步对外开放,自身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今后一段时间将成为其战略重点。而推进产业调整和升级离不开与各国同行在市场、资源、资金、技术、品牌、生产、流通、人力等方面的广泛合作。杜钰洲在题为《开放、合作、共赢——世界纺织工业的新趋势》的主题发言中,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和事实概括说明:自由贸易是大势所趋,倒行逆施的贸易保护主义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新闻放送:首届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德国)举办,众多中国纺织服装品牌亮相。
11月5日~7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中国服装协会和德国卡尔斯鲁厄会展公司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德国),在德国卡尔斯鲁厄会议中心隆重开幕,近百家中国优秀企业携优质优价的产品亮相。
本届展会展出面积5000平方米,汇聚来自中国北京、山东、浙江、江苏、广东、上海等省市的近10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中国优秀企业,如山东新郎希努尔、山东如意、山东孚日、淄博兰雁、青岛即发、江苏波司登、江苏红豆、上海申达、浙江乔顿、浙江梦娜、宁波博洋、北京爱慕、北京顺美、广东名瑞、广东圣地亚等,展品涵盖男女服装、休闲装、服饰品、各类纺织面料和家用纺织品等。
本次展会不仅加强了中欧纺织品贸易的合作,更注重中欧纺织业界的信息沟通、文化交流和产业对接。尤其是组委会举办了中国自主品牌服装发布会,通过中国模特的精彩演出,演绎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潮流,发布年度流行趋势,使欧洲市场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又有了深刻的认识。
新闻放送:
CITME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和ITMA亚洲展览会强强联合,共同打造亚洲最大纺机展会——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
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特向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发来贺信,热烈祝贺第10届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CITME2006)在京开幕,并预祝展会取得圆满成功。
10月17日晚,欧洲纺织机械制造商委员会主席罗伯特、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勇、中国国际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张延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常务副总裁于建军共同主持了CITME和ITMA合并启动仪式。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万季飞等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第十届中国国际纺机展开幕之际,正式将该展会命名为“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
4月22日,欧洲纺织机械制造商委员会与中方合作伙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分会、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以及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在北京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从2008年开始,将双方旗下的亚洲展览会和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北京)正式合并,并在中国每两年举办一次。
新闻放送:CSC9000T试点启动,纺织业推行“10+100+1000项目”。
12月12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北京举行2006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会,发布了中国纺织业以企业责任推动构建责任供应链的宣言,并启动“10+100+1000项目”。
所谓“10+100+1000项目”,即选择10个产业集群作为CSC9000T试点地区,100家骨干企业建立CSC9000T管理体系,并对1000家中小企业进行基础培训。另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计划建立CSC9000T执行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数据库,建立针对供应链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的推介平台,同时加强与国际品牌商及相关机构的合作。
3月28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CSC9000T试点工作正式在京启动,首批选择10家纺织服装企业和1个产业集群特色镇作为试点率先实行。这标志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引导行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行业自律确立可持续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微观层面上切实帮助企业改善自身管理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新闻放送:PTA期货合约成功上市。
12月18日,作为今年人大和政协的重要提案之一的PTA期货合约,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PTA期货合约上市直接关系到中国化纤工业乃至纺织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备受国家、行业、企业以及金融系统高度重视,将为保护行业和企业利益发挥重要作用。PTA期货合约上市有利于完善PTA市场机制,为企业提供规避风险渠道,有利于提高我国化纤等行业的竞争力。它的上市也填补了国际期货交易品种的一项空白。
我国涤纶行业占整个化纤行业总产能的78%,PTA是涤纶行业的主要原料,在原料成本占生产总成本比例近90%的情况下,PTA的市场价格完全达到了可以左右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地步。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在PTA现货市场上一直受制于人,没有参与定价的话语权,特别是PTA现货市场剧烈的价格波动严重影响到行业和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PTA期货合约的上市,能够使企业通过套期保值规避市场价格风险,可以通过期货与现货两大市场的相互运作锁定成本,降低经营风险,同时增加国内化纤企业参与PTA市场定价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化纤及纺织行业的竞争力。
新闻放送:“十一五”开局之年,纺织工业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出色。
在实施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纺织工业总体发展良好,产销平稳,利润增长,出口增速减缓,出口单价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出色,行业保持着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在2006年1月~10月实现工业总产值22560亿元,同比增长21.78%;完成销售金额22043亿元,同比增长22.13%;实现工业增加值5809亿元,同比增长22.46%;实现利润总额768亿元,同比增长29.54%。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11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出口总值为1498.71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2.22%,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40%。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值是1334.71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4.60%,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5.25%,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是475.13亿美元,同比增长18.33%;服装出口金额是859.58亿美元,同比增长28.35%。纺织品和服装进口总值为164亿美元,同比增长5.80%,占全国外贸进口总值的2.28%。1~11月纺织品服装实现贸易顺差1170.71亿美元。
中国纺织品出口统计数据表明,今年我国对欧美等主流市场的出口增速明显放缓,而对世界其他市场的出口增长明显提高,因此整个纺织品出口继续保持着平稳的增长态势。另一个反映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的指标,是中国纺织品出口价格的普遍提高。可以说,在2006年,中国纺织品的产品档次和产品价格对出口业绩增长影响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