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革协会于2005年9月正式启动“2006年中国真皮双王推选工作”。首先,按照《真皮标志章程》的规定,对400多家真皮标志企业进行了初步筛选,并征询地方皮革协会及相关地方主管部门的意见,从而确定了实地考核的企业名单。2005年10月22日至2006年1月20日,专家组分六个阶段对皮鞋、皮衣、裘皮和箱包百余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考核,历经13个省、直辖市。考核组在近两年真皮标志日常动态管理基础上,结合实地考核采集的数据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按照综合评定标准进行汇总打分排序,最终产生了排头企业名单。中国皮革协会根据考核和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推荐名单,并于2006年2月上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经批准后正式产生了“2006年中国真皮标志皮鞋、皮革服装、裘皮服装排头产品和中国箱包排头产品荣誉称号名单”。
为了使排头企业推选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中国皮革协会除坚持原有的不报名、不收费、不搞终身制的“三不原则”,以及对企业考核的“七个环节”外,2006年采取了四大改革措施,使本届中国真皮双王推选工作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1、考核内容范围更广,程序更加严格,特别强化了对环保和社会责任的考核。
2006年中国真皮双王推选工作,专家组实地考核的项目包括企业的原材料购销合同,生产现场记录,质量体系及运行情况;管理体系、设计开发、营销网络、售后服务,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环境卫生及车间通风情况;企业的商标注册及使用情况,近期规划和发展目标,广告宣传投入,员工宿舍及食堂情况,等等。同时,企业还需提供2004年和2005年1-10月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企业所在地税务局出据的2004年企业纳税证明;5个用户(或商场)的消费意见;所在地技术监督部门、主管部门或地方行业协会的推荐函等。此外,特别强化了对企业环保和社会责任的考核,并且这两项考核内容具有投票否决权。 2、吸纳各方专家人士参与推荐考核工作,便于交流改进工作并提高社会监督力度。
考核组专家原则上由4-6人组成,包括中国皮革协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熟悉企业生产运作及品牌经营方面代表等。今年首次邀请浙江、山东、河南、深圳、温州等皮革主产区的地方皮革协会的负责人参与考核,便于在考核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建议,加强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有利于规范和完善工作程序,提高了社会监督的力度。 3、裘皮服装和箱包产品首次纳入推荐考核工作之列,搭建了更加完善的品牌培育平台。
2005年6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皮革协会皮件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提出,近年来我国箱包行业发展迅速,箱包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箱包企业有条件也有能力在实施名牌战略方面有所作为,希望中国皮革协会为箱包企业搭建创品牌的平台;与会代表还一致通过了《关于在箱包行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提案》的决议。因此,今年首次将箱包产品纳入了考核范围。此外,根据《真皮标志章程》规定,今年将裘皮服装纳入了考核范围,并首次推出了“中国真皮标志裘皮衣王”品牌。在总结和借鉴皮鞋、皮衣考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为箱包和裘皮产品搭建了更高层面的品牌平台,从而完善了中国真皮标志品牌系列平台。
4、加强与企业对行业热点、难点问题的交流互动,引导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迎接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针对当前我国皮革行业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品牌培育与提升、倡导行规行约、环保和社会责任要求更高,以及在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等行业热点、难点问题,考核组专家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引导企业认清当前的新形势,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迎战国内外市场的新变化和新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