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材、纺织领域的应用方面已初步具备产业化基础
“应用碳纳米管制造纺织面料,如果想获得更好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就不仅要注意掺杂和纺织的工艺,还要注意原材料,即碳纳米管颗粒的纯度和长度。纯度高、长度一致,有助于提高材料性能,不过其成本较高。”日前,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纳米科学协调指导委员会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白春礼在北京服装学院作了题为《科技发展态势与自主创新》的学术报告。在回答现场提问时,他强调了将纳米科技应用于服装面料要注意的问题。
白春礼指出,当前纳米技术在面料方面的应用已成为国际国内最受关注的科研新领域之一。利用纳米技术处理过的服装面料可以让面料具备一些特殊功能,如自清洁、舒适性等。他特别提到,北京服装学院的教师也在用纳米技术改善面料舒适性方面做了研究。
报告前,白春礼参观了北京服装学院纳米技术开发实验室,并听取了该学院纳米技术专题研究组两位教授的科研工作汇报。该实验室以杂化纤维、导电纤维、超细纤维为研究主题,正试图研制出更柔软舒适、绿色环保、保暖性好、耐热性好的优质服装面料。
白春礼在报告中指出,自主创新是我国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而提高我国自主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又在于培养勇于创新和敢于创新的科技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务必要根据我国发展现状和国际发展态势,着眼于国家长远发展,提高我国的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以期加速科技产业化的步伐。
白春礼指出,总体来说,我国高技术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还很低。我国这样一个服装出口大国,75%的新型纺织机械和大多数高等面料仍需从国外进口。不过,我国在纳米材料研究方面与国际差距不大,局部领先,有较好的基础。在建材、纺织领域的应用方面已初步具备产业化的基础。
“纳米技术是当前与信息技术、生命技术、能源技术并列的四大世界尖端科技之一。同时,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之间的学科交叉与融合日益成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重要特征。”白春礼说,当前,我国纺织业、服装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这更需要我们发挥自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创立自己的品牌,争取更多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