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莆田市制鞋业完成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四分之一强,占全省规模以上鞋类总产值近五分之一。但制鞋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群不发达,自有品牌缺失正日益阻碍着莆田市制鞋业进一步做强做大,且看——莆田鞋业如何突围?
近日,为了做强做大制鞋这一传统支柱产业,莆田市组织制鞋产业集群调研小组,深入各县区和制鞋企业调研,全面了解莆田市制鞋产业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培育壮大莆田市制鞋业的思路和措施。在随同采访中了解到,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制鞋企业完成工业产值达138.8亿元,占当年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2.88亿元的28.7%,超过四分之一,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但目前莆田市鞋企自有品牌缺失,产品附加值低,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不高,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莆田市“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莆田制鞋产业集群的年产值要达到200亿元,助推“经济翻番、港城崛起”目标的实现。作为莆田市十大产业的龙头,制鞋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在采访中获悉,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莆田市已形成了运动鞋、皮鞋、塑料鞋、胶鞋及鞋用面料、鞋模、鞋底等多个相关行业群体同步发展的格局。华丰鞋业生产的“沃特”牌运动鞋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实现了莆田制鞋行业中国名牌“零”的突破。莆田市已有30多家企业通过或正在通过鞋业行业质量体系认证,有10家企业经国家批准,享有自营进出口权。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制鞋龙头企业,产业集聚效益逐步呈现,产业链不断发育成长,产品出口形势喜人,主要产品70%以上出口,已成为全国鞋类产品的主产区和重要出口基地之一。
与此同时,莆田市制鞋业发展中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产业链不完善。生产鞋材(鞋底、规模模具、塑胶、鞋用布、皮革等)企业不多,没有相对集中的大型鞋材市场和有实力的鞋材厂商以及交易市场、会展中心、研发中心,大部分鞋材原料是外购和成品鞋自销。据市经贸委统计,莆田市制鞋企业,鞋材原料成本约占产值的60%,由于莆田市鞋材产品价格偏高,经营品种单一,不齐全,其中70%以上鞋材原料是从晋江、温州购进的,增加了莆田市制鞋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据初步统计,莆田市制鞋企业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不到1%,龙头企业专业人员的比例也没有达到1.5%。这直接导致了莆田市制鞋业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普遍不高,难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众多中小鞋企多以来料加工或以相互模仿、抄袭为主,导致产品同质化,“低档、低价、低利润”之弊一直难以破解。由于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有效保护,规模企业花重金开发的新产品,一上市即被仿造,抄袭者无开发成本又偷工减料,产品价格自然便宜,很快赢得市场份额,挤占原开发企业的发展空间,导致恶性竞争。
三是竞相压价,无序竞争严重。一些中小鞋企竞相压价、低价竞销,“你便宜,莆田比你更便宜”,有的甚至连0.2-0.3元/双的利润也生产。而在税收成本、职工保险成本、环保成本等方面规范操作的正规鞋企竞争不过小企业,小企业斗不过家庭作坊。
四是品牌缺失,产品附加值低。莆田市鞋企多是贴牌生产,号称“鞋城”的莆田仅有鞋类“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各1个,仅占全省鞋业13个“中国名牌产品”的7.7%、58项国家免检产品的2%;仅有省级名牌4个、省级著名商标6个,仅占全省85个省级名牌的4.7%、79个省级著名商标的7.6%,至今还没有“中国驰名商标”。而同样号称“鞋城”、制鞋历史逊于莆田市的晋江,拥有鞋类中国名牌产品9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而且一些中等制鞋企业的品牌意识也越来越强,经营品牌的能力日渐增强。 五是用工不足,利润大幅缩水。据调查,今年以来,莆田市鞋企用工不足问题突出,导致产能下降达35%以上。为了吸引工人,个别企业开出了月薪普通工1300—1500元、技工2000元以上的条件,超出了企业承受能力,但仍招不满工。一些企业为了招工,竞相出招,导致工人流动频繁,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经过连日来的深入调研,调研组认为,应多方入手,多措并举,帮助莆田鞋业突出重围。
一是强化鞋业规划引导,奠定集群经济的产业基础。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建立以涵江、荔城、城厢为中心辐射周边县区的区域性鞋业产业集群,搞好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要构建产、供、销一条龙配套的经营体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对具备条件的企业,帮助其通过上市融资、增资扩股、联合兼并等多种形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本地区制鞋产业的“航母”或“旗舰”。
二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企业创立自有品牌。对获得全国、省、市名牌的制鞋企业,给予重奖,以此激励鞋企自创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推广质量体系认证,引进培养人才,提高管理水平,致力技术创新,做强做大企业。
三是建设工业园区,推进产业集聚。建设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制鞋工业园区,使之成为鞋业产业集聚的有效载体,积极引导企业进入园区,鼓励企业集群联组,从上游产品到下游产品,一环扣一环,纵向形成一个无数利润点的产业链,横向形成一个个专业市场。形成有皮革交易、鞋底、鞋材、鞋饰、鞋机、鞋化工等相关产业配套,有设计、生产、运输、销售、信息、展示等各个环节的产业集群。
四是改善用工环境,着力破解企业用工不足难题。要大力营造和谐的就业环境,政府搭建大平台,劳动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搭建企业用工联络互动平台,加强剩余劳力和外来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扩大莆田市形象宣传力度,广招外来工,鼓励企业改善外来工生产生活环境,解决外来工后顾之忧,让外来工在医疗、子女教育、购房等方面享受当地居民待遇,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规范劳动力市场,维护外来工合法权益,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用工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