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标签时,“中国创造”于是被视为“中国制造”的升级版。对于中国的服装行业而言,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否代表着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
嘉宾:
著名经济学家 张曙光
温州市服装商会秘书长 汪加福
温州铁多尼服饰有限公司经理蔡忠宝
“温州制造”惊现CHIC
记者:这次CHIC男装展上,来自温州的男装品牌自分两派:一方面,庄吉、乔顿等企业大规模展示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七家服装制造企业组成“温州制造联盟”,重点突出“贴牌、加工”这样的字眼。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蔡:温州服装品牌在国内市场上虽然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但与进人中国市场的国际同行相比却仍有相当的距离。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来参与市场竞争,一部分温州企业选择了转型。温州男装在自创品牌抢占市场制高点时,大多选择了引进国际一流装备和技术,创建高品质、大规模品牌加工基地的做法,几乎家家企业都注册了一个带点“国际化”的品牌,虽然品牌名称不同,但在男装市场上温州品牌的同质化现象却十分严重。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部分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苦于同类品牌太多,难以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加大生产能力,企业难以进人最佳赢利状态;而另一部分缺乏品牌知名度的企业,也因产品销路不畅,造成装备、技术资源的浪费。所以,大多数品牌知名度不够高的企业,考虑到做品牌需要耗费的巨大成本,则由被动竞争改为主动调整,凭借温州服装企业先进的设备优势,放弃自营品牌,改成为全世界的品牌服装做贴牌加工。
汪:作为中国服装产业的风向标,温州无论是率先推出品牌虚拟经营模式,还是大规模地转型搞贴牌加工,总能在业界产生极大的反响。在“名牌兴市”的倡导下,温州男装曾经以高起点、高品质定位自创品牌的架势,在中国服装史上写下了一系列辉煌的篇章。但是,当国内许多服装企业纷纷效仿“温州模式”时,温州千余家男装企业却纷纷转向了为国内外品牌服装做贴牌,纯粹做品牌的企业不过20多家了。
这是为什么?因为温州男装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企业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所以,温州服装商会在对外推介温州形象时,也会突出“温州制造”这一品牌定位。当大家都知道温州的贴牌加工能力,都到温州下订单,温州制造的精品加工能力就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已经形成完整的社会化分工体系的温州服装业,用“贴牌加工”这个品牌,同样也能成为一个地域经济发展的聚宝盆。
国际化促进联动效应
记者:在业界呼唤“中国服装品牌化”时,部分温州服装企业却改品牌经营为贴牌生产,精明的温州人为什么走“回头路”?由创品牌到做贴牌,温州服装企业的路径选择会给中国服装产业带来怎样的启示?
蔡:不搞精品加工,贴牌生产没有高的附加值,逐年提高的生产成本难得有利可图。温州服装企业利用长期形成的产业集聚优势和与国际接轨的工艺技术,在贴牌加工中围绕市场需求创出了“精良的加工能力+相对较低的成本+批量小交货快”的温州制造优势。一份统计表明,温州制造的西服,已占全国市场销量的80%;全球十大顶级男装品牌,大部分产品类别都在温州制造。这说明温州男装的制造水平,已经让世界侧目。
汪:反思温州男装的转型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从自创品牌到品牌与贴牌加工并存,温州人探求的市场发展之路是可行、现实的选择。专注于自身优势先为国际品牌制造产品,通过贴牌加工走出去,然后再将自己的品牌推向世界,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为国际顶尖品牌服装贴牌,需要加工企业严格按照品牌委托方的质量、规格、交货时间进行生产,为达到国际品牌的认可,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和质量管理的提升,这对企业自身来说也是在进行国际化改造。
张:现在,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后,很多代工贴牌的生产型企业,宁可不要自己的品牌,就做代工,“温州制造”是一个缩影。这种现象的出现要求企业必须思考,应该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去选择,从什么地方去接轨,怎么样去做才能更有利。针对这样的问题,各个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去选择。能创品牌更好,有了自己的品牌,也许确实可以在整个产业链上创造更多的利润;创不了品牌,做代工、贴牌也是必要的,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升级,从分工的最低环节、网络的最低环节,往高层次走出一条发展的路子。
整合产业链的必要思考
记者:近年来,“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话题被炒得很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实现“中国创造”,似乎成为了服装企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艾丰曾经指出,中国服装从制造到创造需要明确基本战略,一是整体多层次提升,二是重点企业突破。这种思路意味着什么?
汪:从零售终端来讲,制造是一个量的问题,包括现在中国服装业出口在全世界也是最大的,中国服装要到创造的话,则是提高了一个层次。从服装品牌的层面来看,创造的价值可能在于追求的是一种精神,而不是纯物质,当然也有物质的体现,这种体现主要是一个中国品牌要进入服装的终端市场,要想成为知名、响亮的品牌,它应该在整个设计创意过程中能够有总体的观念和个性。
当然,不管是制造还是创造,对于现阶段的服装企业都是可行的道路,“两条腿”走路的企业也很多,因为市场竞争越来越残酷,企业只有依据自身的优势做深、做足,才能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张:服装行业确实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自主品牌。创品牌很重要,但这个问题也不要绝对化。因为我们现在很多地方政府要求企业来创品牌,但是咱们能不能创出品牌来,绝不是简单的事情。
品牌是一种资本,是一种商誉,是一种资产。既然它是这么重要的东西,品牌由谁来认定?不是政府,也不是工商部门,而是市场竞争选择的结果。如果有什么指标来表示,就是市场的占有率多大,可能说明你的品牌价值有多大。从这一点来说,品牌恐怕是需要我们通过创新,通过企业家精神来体现。创新有很多,要有思想理论上的创新,要有组织制度上的创新,而且要有技术工艺上的创新。只有这些创新结合起来,才可能使得我们能够创造出自己的知名品牌。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具体应该怎么操作,企业家需要保持理性的思维,不要跟着别人走,而要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定位、细分。
|